您的位置: 首页  学习空间
 

青年报|孙亮:在改革的时代洪流中恪守价值弘扬风尚

发布日期: 2018-03-06   浏览次数 18

青年与时代紧密相连,因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因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时代的际遇会真切影响身处其中的每个个体。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以及治理全球化的世界格局中,中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踏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梦”的新征程。青年人如何能够赓续一代又一代人奋斗的基因,不负韶华的伟大时代,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青年有怎样的价值观念、弘扬怎样的社会风尚。这既对青年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或调节作用,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发展面貌的展示与不竭的精神动力。 

审视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青年的价值观念经历过变化:从革命叙事的延续与理想的追求(改革开放初期至80年代中期),到反叛权威、怀旧情怀与务实的价值观(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到90 年代中期),再到价值观亟待“重估”与“多样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当今青年价值观念还在进一步发生着变化。青年人应该积极面对冲击和变化,以新时代青年应当具有的价值观念,迎接新时代,承担强国梦所赋予我们的使命。

青年人要在价值观上克服“拜物教”观念的影响。“拜物教”观念,不仅是对“物质的迷恋”,更多地指向对青年人产生影响的“以部分代替全部”“以抽象代替真实”的思考方式,这使得人们易于将一个特定时代才出现的现象、问题看作是一种非历史的、永恒的现象,从而对时代的问题、人生的问题给出模糊甚至颠倒的判断。比如,有些年轻人会习惯地以为财富就是以占有物的多少来标识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说,这只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它才“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也就是说,其他的生产方式下的社会财富并非如此表现,财富本身应该是人自身的丰富性,而不是以占有物的多少来衡量的。再比如,劳动本身应该是以人自身的丰富性为目的,但今天在一部分年轻人眼里,劳动是以能够交换多少物质为标准的,进而将劳动分为高低贵贱。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青年人在价值观上克服“拜物教”观念的影响,不仅在思维方式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中,让每个人的劳动都朝向社会的发展、朝向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这样才能真正与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所需要的精神面貌、价值理念相匹配。

青年们要成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毋需讳言,今天的青年在接受多元文化的过程中会受到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如果不辩证看待、深入思考,有些价值观念还具有一定蛊惑力。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治理体系的完善,与此相应的,西方国家自身发展遭遇困难乃至危机,让更多青年人开始重新审视西方所阐发的价值观念。同时,青年人还要正确认识来自假借弘扬优秀传统之力,宣扬与时代并不符合的所谓“传统文化”观念。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一些青年人和一些思想氛围也存在一定偏差,甚至这样的观点在青年人当中也有着一定影响:凡是被认为好的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文化都有;凡是人类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都有救治之道。马克思曾对此种观念做过剖析:“当人们好像刚好在忙于改造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时,……他们战 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为自己效劳,借用他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的一幕。”当接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力棒的年轻一代,认识到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文化的虚无主义,也不是文化的保守主义,而应当是具有迎接一切人类文明先进成果的宽大胸怀,才能够真正引领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期望与嘱托。青年人坚守价值底线,认同正确价值观念,弘扬时代风尚,人生和社会前进的道路才会更加坚实广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只有青年接续奋斗,国家才有更大希望。一代中国青年理应在改革再出发的春风里,不负重托,担起重任,勇做时代先锋。

 

 

作者|孙亮(我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哲学系博士生导师)

来源|青年报

编辑|吴潇岚